乐文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乐文小说网 > 朱棣的麒麟逆子 > 第52章 圣意难测旨又临,天津卫接新挑战

第52章 圣意难测旨又临,天津卫接新挑战

漠北的战事,依旧在不温不火地进行着。明军大军稳步推进,不断压缩着北元残余势力的活动空间,小规模战斗时有发生,但决定性的决战迟迟未能上演。

朱棣最终没有采纳那个亲自率轻骑进行深远穿插的疯狂计划。作为成熟的帝王,他深知冒险与鲁莽的界限。那个计划更像是一时激情的产物,但其背后所隐含的、关于他四儿子思维方式的联想,却在他心中扎下了根。

他不再频繁地召见姚广孝深谈,但时常会独自对着舆图沉思,目光有时会掠过北京,有时会扫过山东(汉王封地),最后,总会若有若无地在那片临海的、标注着“天津卫”的地方停留片刻。

朱高晟那封带着海鱼干的家书,仿佛一枚钥匙,打开了他心中一扇尘封已久的门,让他开始用一种全新的、带着探究和审视的目光,去重新评估那个一直被忽略的儿子。

“或许……应该再给他加点担子?看看他到底是真金,还是烂泥?”一个念头在朱棣心中形成。

数日后,一道新的圣旨,随着兵部的文书,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,送往天津卫。

旨意的内容,再次让接到命令的朱高晟及其核心班底感到了巨大的压力。

旨意首先照例“嘉奖”了晟王朱高晟就藩以来“安抚地方、尝试海运”的“辛劳”,然后话锋一转,以“北征乃国朝头等大事,需举国协力”

“着令晟王朱高晟,充分利用天津卫濒海之利,加紧筹备海运事宜。限尔三个月内,组建一支不少于五十艘海船之运输船队,招募熟练水手,承担北征大军部分军粮跨海补给之重任。粮草由户部调拨至天津,尔需负责装船、护航,安全运抵辽东望海埚(今大连附近)口岸交割。此乃军国大事,关乎前线将士安危,不得有误!若遇困难,需及时上奏,然不得借故推诿拖延!”

圣旨送到天津王府时,朱高晟正在与于谦、卜士仁、张辅等人商议潜龙岛驻军轮换事宜。听完旨意,书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。

五十艘海船?!三个月内?! 还要承担军粮运输重任?!目的地是遥远的辽东望海埚?!

这道旨意,看似给了朱高晟一个为国出力、表现才能的机会,实则是一个烫手山芋,一个巨大的坑!

首先,时间极其紧迫。三个月内要凑齐五十艘适合沿海航行、并能承担一定运输量的海船,简直是天方夜谭!就算现在开始疯狂砍树造船,也根本来不及! 其次,风险极高。海上风浪无常,航线陌生,且可能有海盗甚至倭寇出没。运送军粮一旦出现差池,比如船只沉没、粮食霉变或被劫,那就是贻误军机的大罪! 再者,极其耗费钱粮。造船、募水手、日常维护、出海耗损……每一项都需要巨额投入。朝廷只给粮食,可不给出造船和运营的钱! 最后,意图难测。陛下突然下达如此不近人情的命令,究竟是真的看重海运潜力,还是想借此拖垮天津卫的财政?或是想看看朱高晟到底有多大能耐?甚至……是想找借口治他的罪?

“陛下此举……简直是强人所难!”于谦首先皱眉,语气中带着不满,“五十艘海船,莫说三个月,便是半年,也难以凑齐!且跨海运输军粮,责任重大,一旦有失,后果不堪设想!”

卜士仁捻着胡须,沉吟道:“看来,陛下对殿下的‘关注’,又提升了不少。这既是考验,也是危机。若能办成,殿下在陛下心中分量必然大增;若办不成……恐怕之前所有努力,都会付诸东流。”

张辅则从军事角度考虑:“护航亦是难题。需组建一支可靠的水师力量,否则海上遇敌,只能任人宰割。我们的海军……如今规模尚小,且多在训练。”

朱高晟坐在主位,手指轻轻敲着桌面,脸上看不出喜怒。他脑海中飞速运转着。

父皇这道旨意,来得突然而严厉,绝非一时兴起。是因为那封家书起了反效果?还是朝中又有人(太子党或汉王党)进了谗言?或者,真如卜士仁所说,是父皇的一次重点“考核”?

无论原因如何,旨意已下,无可更改。抱怨和恐惧解决不了问题。

“五十艘船……”朱高晟缓缓开口,目光扫过众人,“我们现在能立刻动用的海船,有多少?”

于谦立刻回答:“大小船只算上,适合运粮的,不超过十艘。主要是之前四海商行贸易用的以及‘赤蛟号’等几艘新船。”

“相差甚远。”朱高晟点点头,“买!立刻让四海商行动用所有渠道,不惜重金,向南直隶、浙江、乃至福建的船坞购买现成的海船!不管新旧,只要结实能跑,尽快北运天津!” “殿下,这需要巨款!”钱谷提醒道。 “从盐利和商行利润里支!不够……就想办法凑!”朱高晟断然道,“同时,我们的船厂,全力开工,日夜不停,能造一艘是一艘!” “水手和护航呢?”张辅问。 “水手重金招募!沿海的渔民,有经验的船工,都要!护航……”朱高晟眼中闪过一丝锐光,“调派党卫军中最精锐、水性最好的士卒,由郑三统领,进行强化海上作战训练!暂时接管所有新购和新建船只的护航任务!潜龙岛,正好作为训练和集结基地!”

他一条条命令发出,思路清晰,果断决绝,丝毫没有因为困难而慌乱。

众人看着冷静指挥若定的王爷,心中的不安渐渐被一种坚定的信念所取代。 “臣等遵命!”所有人齐声应道。

挑战空前,但这也是一个机会,一个向陛下、向天下展示天津卫实力和能力的机会!更是逼迫自身海军力量快速成长的催化剂!

朱高晟走到窗前,望着外面繁忙的港口,心中暗道:“父皇,您想看我到底有多大本事吗?好!儿臣就做给您看!这海运之责,我接了!”

天津卫这台巨大的机器,再次因为朱棣的一道圣旨,而开足马力,疯狂运转起来。一场与时间赛跑、与大海搏斗的艰巨任务,拉开了序幕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